10月16日,由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广州博鹭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鹭腾)共同主办的“动物活体成像研讨会”暨“动物活体成像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四川大学成功举行。
会上,“动物活体成像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该平台旨在汇聚合作各方优势,深度融合前沿成像技术与转化医学研究,加速重大疾病创新疗法的发现与开发进程,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价值高效转化。

强强联合,以创新工具驱动科学发现
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杨金亮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致力于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完整链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平台。活体成像技术作为关键临床前工具,在揭示疾病机制与评估治疗效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与博鹭腾合作,是我们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构建可控研发体系中的重要一步。
博鹭腾总经理罗文波谈到:“我们非常荣幸能与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深度携手,期待通过紧密合作,将前沿的活体成像技术作为关键工具,深度融入联合实验室的科研体系,助力科学家更清晰地揭示疾病机制、优化治疗策略,为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洞见与依据。”

聚焦前沿,共探成像技术新未来
研讨会专题报告聚焦于成像探针、肿瘤免疫评估及技术应用分享等议题,共同擘画活体成像技术赋能转化医学的未来蓝图。

未来,这一产学研联盟将以联合实验室为载体,持续深化科研合作与技术创新,助力前沿成果转化,为我国转化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该联合实验室的落成,亦是博鹭腾继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深圳医学科学院及郑州大学成功共建科研平台后,在全球产学研创新网络布局中的又一关键落子。博鹭腾将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围绕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的前沿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战略性建设高水平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成为驱动生命科学研究范式变革的重要引擎。
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
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优先布局的五大转化大设施之一,同时也是全国首个以生物治疗为特色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于2021年启动运行。设施依托四川大学多学科交叉和资源融合,充分发挥华西医院临床资源优势,围绕生物治疗转化医学研究的主线和核心技术需求,重点建设生物制剂筛选、生物制剂制备、临床转化验证、支撑技术四大系统,涵盖从生物治疗基础研究到临床治疗转化应用各关键环节,形成了从基础到临床、上下游结合的完整的生物治疗转化医学研究“技术链”,为生物治疗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提供世界一流的支撑平台,并成为生物治疗转化医学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一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
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四川大学和华西医院,同时也是四川大学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以及教育部首批认定的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双一流”重点建设实验室。实验室的总体定位是将现代生物技术、临床医学、免疫学、药学、纳米生物技术、化学、材料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致力于人类重大疾病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物治疗实验室,促进医药生物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建立了从基因发现到药物研发及临床治疗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平台,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模式生物、生物技术药物、基因治疗、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纳米生物技术、化学生物学、分子靶向药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关键技术平台;拥有生物技术药物等GMP中试实验室、国家新药临床前评价中心和国家新药临床试验基地(生物治疗)等。